6旬婦持續眼矇矇檢測揭白內障嚴重可致盲 視光師籲深近視或慢性病患者每年驗眼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11/05 13:10

最後更新: 2019/11/05 20:20

分享:

分享:

湯女士(右)雙眼持續出現有眼矇矇,一直以為老花未有理會,及後始揭患白內障。(車耀開攝)

眼睛是靈魂之窗,患眼疾但未有及早發現和診治,嚴重或可致盲。有剛「登六」的女士覺得「睇嘢眼矇矇」,誤以為只是老花,幸經註冊視光師檢查後發現雙眼均有白內障,立即做手術。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一項調查發現,超過三成受訪者察覺眼睛不舒服,惟近8成人沒有定期接受眼晴檢查的習慣。註冊視光師建議如深近視,或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應每年驗眼。

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去年8月起,訪問462名18歲以上人士,了解視力情況和檢查習慣等,當中逾半屬45至64歲。結果顯示,33.8%受訪者坦言感到眼晴不舒服,近3成人看東西有微細黑點,另有13.6%人看到閃光。

完成眼睛檢測後,分別各有接近7%左右眼的黃斑區發現異常,其中60歲以上的受訪者,較多發現有黃斑病變,佔16.6%。

剛滿60歲的湯女士是半退休人士,喜愛畫畫,雙眼持續出現有眼矇矇,經初步評估後懷疑患上白內障,約見註冊視光師作詳細檢測後,發現雙眼均患白內障,左眼更嚴重。她自言對眼疾認知不多,故一直沒理會:

唔知道咁樣係有問題,以為自己係老花!

其註冊視光師許志鴻表示,青光眼、白內障、糖尿眼等常見眼疾看似輕微,在早期完全沒有症狀,有機會引致視網膜病變或黃斑病變等慢性病,若不及早處理,嚴重可致盲,亦會增加長者跌倒的風險。

他又指,此類眼疾必須透過詳細的眼睛檢查才可發現,惟很多人以為檢驗度數等於驗眼,呼籲成年人每兩年應做一次詳細的檢查,近視600度以上或患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則應每年驗一次。

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助理服務總監及機構發展主任鄧國禧指,預防更勝治療,希望藉此引起市民對眼睛健康的關注,定期進行視力檢查。

他明白香港眼科檢查服務資源不足,長者醫療券金額有限,亦未必足夠讓長者做檢查。因此希望政府在18區康健中心增加眼科檢查服務,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的支援。

另外,路德會轄下基層健康檢測中心今年6月起推眼底評估分析,收費按不同人士情況而定,有需要人士經審查後可獲減免費用。

記者:王詠妍